美食健康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美食健康 >
“老味道”傳遞鄉土情-咸鵝
發布時間:2017-02-14 文章來源:未知 瀏覽次數:“老味道”傳遞鄉土情-咸鵝
嚴冬時節,在肥西縣高店鄉,有一種村民們熟悉的“老味道”正在戶戶飄香,這就是咸鵝。近日,記者來到高店鄉,看到這里的村莊農院外,家家戶戶陽臺上掛著的、向陽曬著的都是咸鵝,充滿了生活氣息。在高店鄉郵局,快遞運送車上的一份份咸貨包裹,寄托著家鄉的情懷和美好的新年祝愿運往他鄉。
“我們這兒自古以來就有吃鵝的習俗,史料記載有千年歷史,我們吃飯宴請,有‘無鵝不成席’一說,饋贈禮品也有送鵝的傳統習慣。 ”當地退休多年的高級畜牧獸醫師汪棟梁不僅從事了一輩子畜牧禽類疫病防治工作,還對當地民俗民風頗有研究。汪棟梁介紹說,這有兩個原因,一是鵝是食青草禽類,當地屬于江淮分水嶺,水域、青草豐富,適合鵝生長;二是青草是野生的,無農藥、無污染,加上鵝本身比其他禽類生病幾率少,當地老百姓把它當作“健康”的象征,送鵝就是送健康、送吉祥。
來到位于官高公路旁的高店龍祥養殖農場,記者看到這里有數百只咸鵝正晾曬在暖暖的陽光下。農場主柏龍祥告訴記者,門前這些咸鵝已經賣了好幾批了,現在晾曬的是今年最后一批了。柏龍祥說,每到新年,村民們都忘不掉給外地的親友們寄上一只咸鵝,在外打拼的人們,每每說到家鄉這個“老味道”,無不垂涎欲滴。小小一只咸鵝,在人們的心里,維系著濃濃的親情、友情。
高店人還將鵝頭、鵝掌做成鵝頭宴、老鵝拼盆、手撕“鳳爪”等,無論是大酒店還是小餐館,都打出吃法多種多樣的鵝的美食招牌。每逢天氣晴好的周末,前來游玩、品嘗美食的吃客們絡繹不絕,帶動了當地鄉村旅游的發展。多樣化、系列化的鵝產品,也越來越帶動了高店鄉養鵝業的發展,富裕起來的規?;B鵝戶數十家,其他舍不得丟掉老傳統、“老味道”的自產自銷養鵝戶不計其數。
“鵝肉,鵝頭、鵝掌、還有鵝毛等等,都是我的‘寶貝’,加起來一只鵝可以賣到300多元呢!去年我養了5000只,營業額就是150萬元,下一步我準備擴大規模,養1萬只鵝,再招10多個村民來幫忙,帶著大家一起致富! ”柏龍祥滿臉笑容,信心滿滿。
編輯: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