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的“朋友圈”有了校長
3月16日,安徽省教育廳召開2015年全省高教工作會。商報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全省將選取3—5所高校開展綜合改革試點,同時立項建設約20所地方技術技能型職業院校。針對越來越突出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教育廳廳長程藝表示:“鼓勵高校的校長、老師們也能走進學生的‘朋友圈’,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 e* j! R" l5 ? \7 |4 g
高校校長和老師走進學生的圈子,其實并不是什么新鮮話題。大家都知道,教育是愛的行動,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對事業要熱愛,對學生要關愛,對社會的熱點、焦點問題要關注,才能與學生同步,與學生有共同話題,交流起來才融洽,從而觸動學生的心靈,成為學生的真正朋友。
對事業的熱愛,也表現在高度的社會責任心和使命感上,一個對社會、對祖國都不熱愛、思想冷漠的人,不可能產生熱情,更不能施以學生以愛心。從這點上來說,高校改革,也應是人的思想的改變,如果我們不能從主觀上改變高校校長和老師的思想,只是采取一些硬件措施,從外圍打“攻堅戰”,可能永遠也攻不下這座思想的堡壘。
~8 W d4 }" E: o( y/ R% q( ~
在我國,歷來把校長作為行政長官來對待,賦予行政級別,長期以往,使校長們思想上也產生了一種依賴,把自己放在行政干部的位置上,并沒有設身處地地沉下去,摸索教育規律,實施教育改革計劃,因而導致教育改革浮于表面,看起來改革如火如荼,甚是熱鬧,但并沒有得到真正的成果。教育改革,關鍵是人的思想,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校長的思想決定著辦學方向。中國的教育改革,可能要從打破校長“行政化”角度開始,讓校長成為教育職業人。
在這方面,安徽省馬鞍山市博望區率先啟動了中、小學校長“去行政化”的試驗,摘掉校長頭上的那頂“烏紗帽”,完全把校長們置身于“職業人”的位置,把他們與學校的發展、教育的發展綁在了一起,實行“校長與學校共榮”,這可能是教育改革的一個方向。如果我們不能打破這個限制教育發展的瓶頸,仍然把校長作為行政長官對待,教育的改革永遠不會徹底。教師實行了職業化,為何領導學校的校長卻仍然保留行政級別,這可是一種“怪現象”,也只有在中國,才會出現這種“特色”。
3 q4 O( s M" `) h9 n
走進課堂、走近學生,這可是一個校長份內的事。也只有走近學生,才能了解學生,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從這點上來看,高校的校長、老師們也能走進學生的“朋友圈”,并不是什么新鮮的事,只不過現在的手段更多罷了。與學生交朋友,真正要俯下身子與學生談心,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才能用自己的思想影響學生、教育學生,促進學生的思想轉變,引導他們健康成長,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0 j( Z9 Z- {; T4 p
/ v% \2 `4 }/ e ]) z. _- J
老師既是學生的教導者,又是學生思想的引路人,還是學生生活上的幫手,甚至是學生的“保姆”,管吃管喝管成長,方方面面都要關注到,才能成為一個好的思想啟發者?,F在高校老師們不僅僅依靠課堂教學,也要利用好微博、微信等新媒體,走進學生的“朋友圈”,與他們交朋友,成為他們的一員,與他們心貼心,才能真正成為他們生活上的幫手、學業上的咨詢者和思想上的引導者。這一點,安徽省改革的方向是對的,我們期望安徽省高校改革能率先邁出一步,結出更多的成果。(兩匹馬)
D$ Q' h* b! H$ P7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