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交流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經驗交流 >
宛新平:安徽改革提速激發經濟增長新動能
發布時間:2015-07-28 文章來源:未知 瀏覽次數:宛新平:改革提速激發經濟增長新動能
日前,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安徽省2015年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轉變政府職能工作方案,部署推進行政審批、投資審批等多個領域改革,明確了今年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轉變政府職能的十二項主要任務。(7月23日《安徽日報》)
近段時間以來,從實施省市縣鄉四級政府的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制度建設,到積極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從出臺促進經濟平穩增長的20條意見,到加快建設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的意見新鮮出爐;從加快長江經濟帶建設,到促進全省區域協調發展……在江淮大地上,安徽多領域改革提速換擋,持續釋放出經濟增長新動能,不斷激發出社會發展新活力。經濟新常態下,必須更多依靠改革的辦法,讓政府歸好位、讓市場發好力、讓群眾更多受益。
大道至簡。簡政放權是本屆政府開門的“第一件大事”,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轉變政府職能的“當頭炮”。拿權力“開刀”,從自身“割肉”。經過四輪政府權力的“自我革新”,6月30日,安徽省所有鄉鎮政府完成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體系建設,并向社會公布。至此,安徽省正式打通全省清單制度建設的“最后一公里”,在全國率先實現省、市、縣、鄉四級政府“兩個清單”全覆蓋。自國務院大力推動簡政放權以來,安徽敢為人先,在政府權責清單建設、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等多個領域連出真招實措,成為全國省級政府權力事項最少、審批環節最簡、辦事效率最高的地區之一。
政府權力“做減法”,市場活力“做加法”。取消不必要的行政審批,還權力給社會與市場,減少不必要的門檻,不僅能降低成本,提高效能,而且能極大地促進企業生產、經營和用人的自主性、靈活性,便于企業調整發展戰略,更好適應市場變化,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今年上半年,全省新登記注冊企業6.4萬戶,增長14.7%;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144戶,比去年同期多增265戶;全省開工建設的億元重大項目達到900多個,尤其是民間投資,超過了72%。
改革,從政府自身開始“改”起,把該放的權力放下去,該管的事情也要有人管起來。“放”是放活,而不是放任,“管”要管好,而不是管死。政府審批事項減少了,但監管責任更大了,管理任務將更加艱巨、更為復雜。政府監管要“居敬行簡”,不擾民、不煩民但法度不缺,制定科學有效的市場監管規則、流程和標準,使市場主體明曉界限、守法經營。“放”和“管”就如同兩條鐵軌,只有堅持放管結合,厘清權力與責任的邊界,厘清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邊界,才能確保改革的動車在法治的軌道上行穩致遠。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開門搞改革,更應轉變觀念、優化服務,把主要由政府部門“端菜”變為更多由群眾“點菜”。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從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入手,謀劃改革重點,確定改革路徑,才能把轉變政府職能持續推向深入。我省今年5月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就是這樣一個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更好服務群眾的務實舉措?!兑庖姟访鞔_“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取消農業和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要求建立與統一城鄉戶口登記制度相適應的教育、就業、社保等制度,讓希望進城的群眾不但“進得來”,而且“留得下”。這一政策在解決了農民后顧之憂的同時,還能提高消費需求、拉動經濟發展,既回應了公眾的熱切期待,更彰顯了深化改革的決心。
“開弓沒有回頭箭”,只有真正秉承民本理念,加速推進民生改革“重頭戲”,扎扎實實把措施落實到位,方能為新常態下安徽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力,創造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