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責任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社會責任 >
產業精準扶貧 激發內生動力
發布時間:2019-01-09 文章來源:未知 瀏覽次數:
產業精準扶貧 激發內生動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確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黨的十八大以來,黃山市認真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全力以赴、攻堅克難,脫貧攻堅連戰連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但也要清醒認識到,脫貧攻堅已經到了下深水、啃硬骨頭的沖刺階段,面臨著攻堅拔寨、鞏固提升、統籌兼顧、考核競爭、扶貧扶志等壓力和挑戰,必須進一步堅定信心、務實作為,把問題導向貫穿脫貧攻堅全過程和各方面,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把脫貧攻堅各項工作抓得更實更好。
代表委員觀點
市人大代表蔣承君:發展鄉村旅游是助力脫貧攻堅的一個重要抓手。近年來,箬嶺古道日益成為各地戶外運動愛好者頻頻光臨的“寶地”。歙縣箬嶺村借此帶動貧困戶發展農家樂、銷售土特產,每戶年增收2萬余元;同時,多渠道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貧困戶就業。2019年我們將新建筍干加工廠,延伸貧困戶農業產業鏈。做好脫貧攻堅工作一定要有突出的產業,要通過模式帶動,讓貧困戶主動發展、渴望發展。歙縣箬嶺村竹子多,茶葉、菊花品質好,建議把拋荒的茶園、田地流轉給企業綜合發展,讓企業帶動貧困戶及群眾增收,發揮龍頭帶動作用。
市政協委員吳順輝:為激發興活黟縣泗溪村的業態,充分挖掘徽派土樓、千年香榧、一流生態等優勢資源,在市攝影辦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實施了攝影扶貧計劃,激發了鄉村攝影旅游業態的興起,目前已有數十批次,5000余人次攝影游客、戶外活動者到村里觀光采風休閑,這些直接給貧困群眾帶來經濟利益,讓他們共享攝影產業帶來的“紅利”??梢哉f,攝影打開了貧困村對外宣傳的窗口、脫貧致富的切口。我建議大力發展攝影產業,引導貧困戶開辦農家樂,招商引資發展民宿,搞活農村商貿,拉動農土特產品增值,以攝影為“媒”,通過攝影把山區資源特產“推”出去,把游客“吸”進來,同時推動貧困群眾思想觀念轉變,激發脫貧的內生動力。
市人大代表程彩玲:2018年休寧縣榆村鄉紅薯大豐收的消息首登央視財經頻道,發展紅薯粉絲產業讓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引起廣泛關注。做好脫貧攻堅工作,一是要突出產業扶貧,增強貧困戶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建議把紅薯種植納入到戶產業,予以重點扶持,積極引導貧困戶發展紅薯種植業;二是要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有機結合,切實發揮龍頭企業、黨員示范戶、致富能人的帶動作用,引導貧困戶自主脫貧;三是建議政府部門加大對重病、住房困難等深度貧困戶的幫扶力度,擴大農村低保覆蓋面,加大對重點殘疾家庭和邊緣戶的關心關愛,切實解決貧困戶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著力提高群眾滿意度。
市政協委員呂棟:產業扶貧具有持續性、穩定性,是精準脫貧的重要手段。建議大力開展產業扶貧,緊扣“優勢”做文章,因地制宜選擇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產業,如茶葉、香榧、菊花等,讓資源優勢轉化成發展優勢。同時,充分發揮能人大戶、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帶動作用,積極探索金融扶貧新模式,采取項目實施、以獎代補、小額信貸貼息等方式,形成產業與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貧困戶參與生產、實現就業,提升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讓貧困群眾分享產業紅利,努力實現每個貧困村有一個特色支柱產業、每個貧困戶有穩定的增收渠道,切實增強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和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