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責任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社會責任 >
合肥計劃實施31項民生工程:其中新增5項
發布時間:2019-04-08 文章來源:未知 瀏覽次數:
合肥計劃實施31項民生工程:其中新增5項
2019年04月08日 10:02
來源:合肥晚報
0人參與 0評論
原標題:合肥今年計劃實施31項民生工程
4月4日,記者從市政府第27次常務會議上了解到,今年合肥計劃實施31項民生工程。其中,新增5項民生工程為: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和養老智慧化建設、就業創業促進工程、“四帶一自”產業扶貧工程、水環境生態補償、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工程。
去年民生工程項目
評價均優秀
2018年,合肥共實施民生工程31項,當年投入127.18億元,其中中央及省63.41億元、市26.94億元、縣(市)區36.83億元,資金到位率、資金撥付率均達到100%。工程開工率、完工率均達到100%,建成項目點106254個。
去年,合肥民生工程項目扎實開展,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實施的精品民生工程項目受到群眾的普遍歡迎。例如,市民政局大力推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受到民政部、財政部聯合督查組肯定;巢湖市創新農村環境治理方式,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受到省住建廳的充分肯定;肥西縣“四好農村路”建設被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國務院扶貧辦授予“全國示范縣”稱號;廬江縣打造的“互聯網+智慧醫療服務”新模式成為全省試點。
經省民生辦綜合考評,去年合肥民生工程實施工作蟬聯全省第一。去年12月,合肥市委托10家會計事務所開展第三方績效評價,全市31個民生工程項目評價結構均達優秀。從省統計調查隊社情民意調查結果看,群眾滿意度超過90%。
今年初,省民生辦對合肥“電商振興鄉村提升工程”、“就業扶持工程”和“公共文化場館開放”等三個項目開展了績效評價抽檢,結果位居全省第一方陣。
今年計劃實施31項民生工程
今年,安徽省政府確定實施33項民生工程。其中,智慧學校建設、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2個項目,合肥無目標任務。因而,合肥計劃實施31項民生工程,其中新增5項,調整內容實施1項,合并2項后實施1項,退出5項,繼續實施24項。
在今年實施的民生工程項目中,調整內容實施1項。具體來說,在對農村低保對象、殘疾人等救助基礎上,增加困難職工幫扶內容,將困難人員救助工程調整為困難人員救助暨困難職工幫扶工程。
合并2項后實施1項,將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補助與公共文化廣場開放2個項目,合并為文化惠民工程。同時,將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補助的農村電影放映工程調整出實施范圍。
另外,因政策性農業保險機制已健全,醫療衛生人才能力提升工程已常態化運行,農產品食品安全工程任務已完成,今年將不再列入民生工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就業扶持工程已分別納入新增項目統籌實施,不再單列。
繼續實施的民生工程共24項,包括:黨建引領扶貧工程;資產收益扶貧工程;“四好農村路”建設;農村危房改造;健康脫貧兜底“351”和“180”工程;貧困殘疾人康復;城鄉困難群體法律援助;農村環境“三大革命”;美麗鄉村建設;農村電商優化升級工程;技工大省技能培訓工程;智慧醫療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婦幼健康、計生特扶和職業病防治;學前教育促進工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高校、中職和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水利薄弱環節治理三年行動;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秸稈綜合利用提升工程;棚戶區改造;城市老舊小區整治。
讓每一分民生資金
用在“刀刃”上
近年來,合肥將所有省定民生工程項目納入績效評價范圍,健全以績效目標為導向、以績效評價為手段、以結果運用為保障的全覆蓋、全過程、全方位的績效管理體系,確保各項目有序推進。
市財政局表示,今年將加強評價結果的運用,將績效評價結果作為項目預算安排、政府目標考核及年終綜合績效管理考核依據;將評價結果反饋給市直牽頭部門,要求部門限期整改存在問題,并舉一反三針對類似問題,完善制度規范,建立長效機制。同時,市直單位需將績效評價報告在單位網站進行公示,接受社會公眾監督,維護公眾的知情權,提高滿意度,確保每一分民生資金都用在“刀刃”上。
同時,今年所有項目將按照“投入過程、產出、效果”設定一級、二級和三級考核體系。同時,以省級民生工程績效評價指標為基礎,綜合考慮項目實施的周期性,突出階段性效益和個性化效益,使指標體系進一步優化,既能體現“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公平性,又能兼顧評價對象的差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