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戲曲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學戲曲 >
黃梅戲《歲歲杜鵑紅》摘得“田漢戲劇獎”等桂冠
發布時間:2017-02-22 文章來源:未知 瀏覽次數:黃梅戲《歲歲杜鵑紅》摘得“田漢戲劇獎”等桂冠
在前不久舉辦的首屆全國小劇場藝術薈萃演出中,由合肥市蜀山區報送的小劇場黃梅戲《歲歲杜鵑紅》,一舉摘得“田漢戲劇獎”等桂冠——
黃梅戲小劇場里邁臺步

劇照。 (資料圖片)本報記者許蓓蓓
顧名思義,“小劇場戲劇”的核心特點就是“小”,它有別于大型傳統戲劇演出,是一種小型的、靈活的、直面觀眾的,具有探索性、實驗性的戲劇形式。日前,在江蘇省鹽城市舉辦的首屆全國小劇場藝術薈萃演出的頒獎儀式上,由合肥市蜀山區報送的黃梅戲劇目《歲歲杜鵑紅》成為大贏家,收獲田漢戲劇獎、2016年度最佳小劇場劇目、最佳表演獎、最佳配角獎,堪稱一次成功的戲曲“實驗”。新編小戲耀眼登場
談起這件事,《歲歲杜鵑紅》演員之一,武警安徽省總隊政治部文工團曲藝隊長王月依然挺激動。該劇一共只有7名演員,其中有3人獲獎。當晚,代替隊友們前來領獎的王月三次登上領獎臺,“我從小到大,這是頭一遭! ”“這是我區文藝創作領域的一件大喜事。 ”合肥市蜀山區文化和旅游局局長羅昕說,“近年來,合肥市蜀山區加快文化事業改革力度,進一步盤活文化資源,鼓勵和支持文化創造和文藝創新,推出了一批文藝精品力作。這部劇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
《歲歲杜鵑紅》是一部紅色題材戲,塑造了一位舍身營救被關押紅軍戰士的大娘——杜鵑嫂的光輝形象。故事發生在上世紀30年代,第四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撤出大別山。杜鵑嫂的兒子在戰斗中犧牲,她悲痛萬分。這時,她偶然救下臨產的紅軍軍醫馬秋燕,卻得知指揮圍剿紅軍的白匪司令馬繼儒竟是馬秋燕的父親,馬繼儒就是殺害自己兒子的罪魁禍首。杜鵑嫂悲憤難抑,馬秋燕母子也被抓入牢中。因馬秋燕與父親早已分道揚鑣,加上白軍督戰官劉貴軒從中施壓,馬秋燕母子陷入絕境。杜鵑嫂自責不已,潛入牢中掩護母子出逃,不幸中彈犧牲。最終,逃不過人性譴責的馬繼儒釋放了二人,并擊斃劉貴軒。整場戲劇情緊湊、高潮迭起,充滿人性的追問和思考。
“參加這次比賽之前,大家心里都沒什么底。 ”該劇的監制,安徽電氣工程學校高級講師、合肥市蜀山區戲劇家協會主席何永東坦言。 “這部戲從去年2月開始謀劃,4月份成立劇組,8月底得知有小劇場展演活動,我們開始思考,能不能把它排成小劇場戲呢? ”就這樣,《歲歲杜鵑紅》劇組開始對劇本重新改編,大幅減少演員,撤除大型道具,并赴北京觀摩學習,經過多次重新排練,最終完成創作。華麗轉身貴在探索
在中國,“小劇場”戲劇有兩次大的運動和改革。第一次是上世紀20年代大革命時期,田漢先生等人創立的“南國社”掀起一場小劇場戲劇狂飆運動,另一個高峰是上世紀80年代,以林兆華創作的《絕對信號》為開端,大量的小劇場戲劇不斷涌現。進入新世紀,小劇場戲曲也開始蓬勃發展,京劇、昆曲、豫劇、越劇等等十幾個劇種都出現了小劇場戲,但黃梅戲一直沒有突破?!稓q歲杜鵑紅》可謂是安徽乃至全國第一個黃梅戲小劇場劇目。
“《歲歲杜鵑紅》小劇場戲排練成功后,到目前一共演出6場,觀眾好評如潮,‘形式新穎’‘以前從沒看過’是許多觀眾的一致評價。 ”何永東說。那么這部戲“新”在哪里呢?“與之前大型情景劇相比,除了戲核沒有變化之外,整個的劇情結構和呈現方式已經全部改變。 ”導演楊高猛說。
“首先是劇場舞臺大小的改變。舞臺只有標準舞臺的一半,而且和觀眾幾乎沒有距離,觀眾席最多也就是兩百人左右。”演員從原來的16人減少到7人,且有的演員要分別飾演多個角色。舞臺設置、舞美等進行了簡單處理,把有限的空間全部留給演員盡情發揮。“其次是傳統觀、演關系的改變。”在演出中,演員時不時地跳出劇情,對著觀眾說話,或者走入觀眾之中進行互動。觀眾也成為整場演出的組成部分。如,劇中馬秋燕要將孩子托付給杜鵑嫂照顧,杜鵑嫂情緒十分復雜,抱著孩子走下臺去和觀眾互動:“你們說,我要不要這個孩子,你們看,這孩子長得多可愛喲! ”隨后走回臺上。事實證明,觀眾對這樣的表演方式也十分歡迎,一次演到這里時,不少觀眾回答“留下吧,他是紅軍的孩子!”證明這部戲充分調動了觀眾情緒,具有強烈的帶入感。
除此之外,這部戲在結構和表演方式上都進行了大膽探索,在保證戲曲程式主體不變的情況下,運用人物自敘、第三人稱介紹、戲外戲、內心獨白等方式進行多樣化呈現,讓人物的故事表演和所處情景的內心世界交替展現,讓故事節奏的緊湊感、劇情的懸念感得到加強。文藝創新方興未艾
值得關注的是,該劇并非出自公辦文藝院團之手,演職人員基本都是愛好黃梅戲藝術的“票友”,其中有現役軍官、轉業軍人、高校教師、鄉文化館館長、基層行政干部等等。就連科班出身的演員,許多也沒有豐富的舞臺經驗,飾演馬秋燕的付亞紅是省黃梅戲劇院的青年演員,之前都是在各類演出中“跑龍套”。這次她表演出色,一舉獲得“最佳配角獎”。
“演出成功首先和這群年輕人對‘戲劇夢’的堅持分不開。 ”本劇的藝術總監,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一級編劇侯露介紹,這部劇從去年初籌備到如今獲獎,劇組人員克服場地、資金、經驗不足等重重困難,利用業余時間,加班加點在一起研討、排練。為了心中的戲劇夢,大家累并快樂著。 “這也進一步證明了,文藝創作沒有專業和業余之分,田漢先生就倡導‘為大眾的藝術’,藝術原本就存在于人民群眾之中,此次獲獎正是對普通人堅持藝術精神的肯定。 ”
“當然,演出成功還歸功于黃梅戲小劇場戲這種獨特的演出形式??梢哉f,小劇場戲,是傳統戲曲表演藝術的一種回歸。再一個,我們提倡高雅藝術也要放下身段,傳統藝術也要更加時尚,小劇場戲創新了舞臺形式,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黃梅戲本來就是考驗演員唱功的戲曲種類,原汁原味的演唱會更加吸引觀眾。 ”侯露說。
目前在不少發達地區,對于小劇場戲劇都有一系列扶持政策,并有很多小劇場戲排練和演出場地。受制于經濟發展、文化環境、文化消費層次的影響,我省小劇場戲劇還處于起步階段,熟悉和了解這一戲劇門類的觀眾群體尚未建立起來。侯露建議,政府和相關部門可關注這一新興的藝術門類,出臺相關政策和措施,推動小劇場戲發展,更加支持相關民營藝術院團的文藝創新和文藝創造。